06.11
2020
编者按:当前,我国面临着推进疫情防控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任务。新华社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协同全体会员单位和优秀的数据服务商,共同推出“提振经济 • 中国数据产业在行动”大型公益性数据服务活动,联合发布各类经济社会数据分析报告,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细分产业数据分析、金融数据分析等,为启动经济引擎提供量化判断和指引参考。《恒生聚源:聚源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跟踪复工复产后的经济指标》由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研发制作并联合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发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今,国内低风险区域正在加快复工复产,重心逐步偏向刺激经济发展,央行、财政部、地方政府轮番出台支持经济政策。全面、及时的跟踪经济指标的变化成为投资者、分析师关心的问题,下面应用聚源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从2010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处于缓慢下行状态。2010年一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速为12.20%,至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下滑至6.10%。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下滑现象比较明显,从2010年一季度的15.40%下降至2019年四季度的5.80%;而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增速则相对稳定。
图一:GDP累计同比增速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情况来看,第三产业也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支撑,其对GDP的增长贡献占比从2010年一季度的41.70%上升至2019年四季度的60.60%,2016年2季度的峰值更是达到了62.20%。而第二产业则从2010年的56.40%下降至2019年的36.30%。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稳定保持在4%左右。
图二:三大产业GDP增长贡献率
2019年全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GDP总值在全国31个地区中排名前4位,西藏、青海、宁夏的GDP总值排名较后。但从GDP增速来看,贵州、云南、西藏的增速相对较快,高于8.0%,一方面在于其总量较低,增长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有关。而从人均GDP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的人均GDP依然保持领先。
图三:各地区GDP总值比较 图四: 各地区人均GDP比较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0年的26.60%下降至2019年的5.40%,期间第一产业的增速相对较快,一方面在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人民的需求从吃饱上升到吃好,吃得健康、安全、优质、个性化。另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村电商等投资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也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20年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4.50%,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5.60%、-28.20%、-23.00%,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今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大幅下降,但为实现经济稳增长,后续各项提振措施有望带来投资增速的反弹。
图五: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15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1431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出口172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0%。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幅度总体降低。但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施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进口增速大大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逐渐超越美国。2019年,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为70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64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0%,而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为541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0%。
图六: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比较
201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9%,受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CPI整体仍然呈现食品带动的结构性上涨特征。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环比上涨4.3%,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交通管控、人力短缺和企业延迟开工造成成本有所上升,而居民的囤购行为也助推了价格的上涨。
图七:CPI指数比较
2020年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35.7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PMI为29.60,非制造业-建筑业PMI值26.60,非制造业-服务业PMI为30.10。疫情对PMI的冲击在2月集中体现。随着工厂逐渐复工复产,3月PMI预计会有所回升。
图八:PMI指数比较
2020年2月,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554亿元,同比多增1465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202亿元,占比84.19%,新增外币贷款252.00亿元,占比2.95%。新增企业债券3860元,占比45.13%,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3961亿元,占比-46.31%。
图九:社会融资增量比较
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数774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逐年上升,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201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46.32%,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26.1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27.57%。
图十: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较